与你孩子竞争的不只是人
2025/4/9 来源:不详年6月18日,在京东火热的年中购物狂欢节之际,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完成首单配送任务。这也成为全球范围内配送机器人的第一单,是京东继无人机启动常态化物流配送、物流机器人入仓进行订单生产之后,京东智慧物流体系全面落地投入运营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发展的历程上又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进步。
与你孩子竞争的不只是人!
在我们为人工智能的进步欢呼鼓舞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暗黑的一面。就像我们回看工业革命,看到的是蒸汽机、电灯、电话的发明,看到的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却常会忽视那些因为技术变革而被淘汰的马车夫、电报员、手工纺织工人……,这一次的智能革命亦将如此。
现在人工智能已以不可阻挡之势,正将人类所擅长的诸多领域一一突破。
比如写作,腾迅财经研发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可以根据算法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及其解读送达用户,效率远非人类能比。
比如医疗,在大数据驱动之下,人工智能判断影像,分析病情的能力已经比需要花8-10年培养出来的影像科医生还要高。凡此种种,不一枚举。
人工智能取代人不是趋势,而是现实!在整个机器取代人类的过程中,由农业开始,然后是蓝领,最终会波及白领:记者、办公室文员,甚至专业领域的会计、医生、律师……人工智能的影响将从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逐步扩散,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超想象。
与你孩子竞争的不只是人!
此前,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调查人工智能对日本国内种职业的潜在影响。根据研究设定的标准,如果一项职业66%以上的工作内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完成,即被视作“可被取代的工作”。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10至20年内,在日本从事“可被取代的工作”的人数高达余万,即49%的人可由人工智能代替。
此外,牛津大学先前在其它国家进行的类似研究表明,美国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位比例为47%,英国为35%,而“世界工厂”中国的情况更糟,面临自动化“高度风险”的工作岗位比例更是高达为77%。
从更远的角度来看,情况或许更糟,对未来的判断,大部分专家执悲观的态度。吴军在《智能时代》这本书表明: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正在全方位的改变人类社会,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消失,大量的人将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和生活,费解于社会的巨变,陷入命运的颠簸,预估98%的人可能被淘汰,2%才是未来的主人。
未来,与我们孩子竞争的不只是人,还有人工智能!我们的孩子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加入浪潮,成为成功的2%,要么被淘汰出局,成为失败的98%。
当前我们的教育观是一种针对现状的静态教育观,以培养适应现在世界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然而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若干年后,通过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将严重缺少面向未来的能力,难以适应未来与人工智能竞争的世界。
面对这场人工智能革命,我们与其抱怨,不如接受现实,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孩子去适应未来。
那么,怎么去教育孩子适应未来呢?
首先,我们需要持续的去预见未来。
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未来最大程度准确预见之上。如果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孩子针对性的教育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可预见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从行业和工作的可替代性开始。
在未来哪些行业不容易被替代?
劳动越复杂,越难程序化,就越难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艺术家、科研、手工行业、文学诗歌、电影话剧、文创设计、工匠之美、宗教哲学、沟通情商等是人工智能难以复制的。
在未来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替代人类工作的可能有: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概率达到99%,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面包师89%、公交司机89%、安保人员84%、船员83%、调酒师77%、档案管理员76%、救生员67%等各类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归纳未来所需具备的能力。
建立在对未来大量的观察和预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出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在未来世界竞争力所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人类适应未来的主要素质和能力如下:
1.创新能力
2.探索能力
3.想象能力
4.学习能力
5.情商相关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对这些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培养出面面俱到的超人,我们只需要培养能适应未来的人。因此,我们只需要重点培养上述那些能提高我们孩子在未来竞争力的能力和素质即可。
虽然传统培养这些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过于零碎、分散,缺少全局性和系统性,据此培养孩子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明显。针对此现状,獾獾教育首创了“第三极教育“的理念,立志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完备的、系统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教育理念,为万千有志于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家长服务。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逐渐为您一一呈现第三极教育理念的内容,欢迎您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