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业差异高管津贴与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2024/8/12 来源:不详01
行业差异与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花钱雇佣更具备专业能力的人代为管理企业以更好的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根据薪酬契约理论,高管与股东以企业业绩为基础签订薪酬激励契约。
企业高管在遵循持续经营假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由于市场行情、行业内竞争、行业间联动所带来的不可预期的问题,此时高管的职位判断与估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参照点理论,委托人会参照同行业平均水平在内心设定经营预期目标。当高管发现当前代表企业经营水平的指标可能无法达到股东所设参照点的预期时,担心无法按期获得奖金的高管便可能会通过不合规的手段来进行弥补。
由于不同行业资金链运作方式各有特点,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一些高管选择在收入与费用的时间、类别确认方面做手脚,从而进行盈余管理操作。
地产项目开发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有盈余管理的倾向。
作为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在经营现金流方面的调整很容易影响核心盈余。
由于这两类行业的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金额较大,有可能会通过固定资产买卖等非日常性经营活动来操纵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数字,从而发生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
运输业在作业流程、人才利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会投入大量的成本,高管容易在成本费用类方面进行操作。
从运输业的运作特点来看,一批货物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长可能会受天气、路况、车况等人为、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此企业很有可能利用时间差来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从而发生了应计盈余管理的行为。
同时,由于应计盈余管理被发现的风险较大,管理者通常倾向加入同样利用收入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分类转移方式以混淆审查人员的检查。
采矿业企业主要依靠资源盈利,需要投入更先进的设备与大量人力进行探测与挖掘,因此成本占比较高。
此外,相比于其他行业,采矿业大多在偏远地区开工,条件艰苦,不确定因素较多。成本管理难度较大的采矿业不仅有利于高管较隐蔽地进行损益重分类,也有利于其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费用。
同样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初期大部分以高产多销为目的,没有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环节比较薄弱。
由于应计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都与收入费用有关,为了快速解决长期积累的资金问题,制造业会更倾向于使用这两种方式。
运输业的业务完成周期较短,制造业和采矿业不仅可以销售最终制作完成的产成品,还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销售半成品或者原材料等。
为了维持使企业资产收益率实现增长,这三类行业的高管根据企业资金回笼较快,流动量较大的特点会通过使用分类转移与应计盈余管理以混淆监管人员的审查。
02
高管津贴与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基于对委托代理理论与契约理论的介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可能会由于业绩是否达标、薪酬是否满意等问题产生矛盾。
从参照点理论的角度来看,当现有薪酬无法满足高管的内心参照点时,高管可能会将注意力转向津贴福利,通过操纵财务数据的方式获得收益并以津贴之类的正当名义发放给个人。
津贴是企业员工在特殊环境或者特殊岗位辛勤工作的体现,但却被高管通过不正当的盈余管理滥用于个人需求。
应计盈余管理需要进行会计变更,一旦披露就有被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的可能,如今采用该种方式的企业并不多见。
相比于需要额外设计交易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将非经常性利得转入经常性收入,将经常性费用转入非经常性损失。
调整了盈余结构中的营业利润在净利润的占比但是净利润未受影响。此外,分类转移只影响当期的利润,不会影响下一期的利润。
可以看出,这种方式能够在花费较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核心盈余的大幅增加。将同行业津贴均值作为参照点,当本企业的高管津贴高于参照点时,高管想保住这份津贴的欲望会更强。
与真实盈余管理相比,高管会选择隐蔽性与操纵性都存在较大优势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来进行数据的修饰。
因此,高管可能会倾向于增加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
在有盈余管理倾向或者出现盈余管理危机时,企业内部监察部门在排除高管个人原因之后,深入调查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确定企业是否在经营方面存在实际困难或者漏洞。
内部控制岗位在很多企业看来只是浪费人力财力,对企业并没有过多的帮助。但实际上内控可以检测企业是否良性健康发展,判断企业在投资、融资方面是否存在风险等。
不仅能够为企业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
农业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以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