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能力,加
2025/3/30 来源:不详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的建设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单位财务内控工作实现自我发展和创新提升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能力、创新管理思维、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内控工作重视程度等方面,对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力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能力,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履行服务社会大众的职责。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模式落后
救捞事业单位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主要业务是海上人命救助及财产打捞工作。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重业务轻财务,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大部分财务工作仍然停留在记账、核算、报销等基本工作的开展上,对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等工作职责往往划分不清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往往使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凸显,制约了本单位的资产盘活增值。
(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侧重会计核算,对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及动力,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加强,风险意识淡薄。由于财务人员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对新时代网络及大数据技术了解不多,无法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客观、科学、严谨地分析。在此背景下容易造成财务报告时效性差、准确度低、信息化程度不够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未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严重、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的渠道。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财务和业务数据无法全面有效地衔接,已成为制约内控及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障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的滞后性造成了整体工作效率不高,也直接关联到领导人员的重大决策。
(四)加强内控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内控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虽然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对内控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也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作为其他部门人员,尤其是业务部门人员认为内控工作对业务工作关系不大、不重要,甚至抵触内控工作,认为其妨碍了业务的发展。总体上对内控工作机制不了解、不关心,造成内控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大,甚至难以执行下去,因此导致无法建立内控网络或者信息共享平台。
二、大数据时代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以大数据思维提升财务管理理念
大数据时代下,科学管理方法越来越发达,大数据的高效率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继续采取以前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已刻不容缓。财务人员应该创新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把财务工作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做好内控工作,为事业单位发展做贡献。首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对大数据技术充分认识和掌握;其次,先进的技术要应用到财务内控工作中去,例如财务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的沟通、数据的实时传输等;最后,改变财务人员传统观念。加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财务人员从理念到职能的转变,使大数据思维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切实落实。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大数据时代要实现财务内控工作的创新和提升,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工作,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业务培训。财务部门人员基本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对事业单位业务方面了解有限,要制定培训计划选拔人才,除了业务知识培训外,还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还提高了综合素质。第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组织人员到行业内先进单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还可以外聘专业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再结合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诉求等因素,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第三,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工作作风。采取内外监督的方式,减少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问题。发现该类问题要及时指出上报,提升管理团队的廉洁性。提升财务人员的主动服务和创新思维意识,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
(三)构建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创新工作方法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需求已是大势所趋。通过构建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使各部门的业务信息整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为内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在现有内控管理制度下,将单位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资产管理等纳入信息共享平台,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例如,通过固定资产的数据共享,财务处和规建处就可以将信息进行对接,做到资产及时对账,每月固定资产折旧和资产报废处理自动生产凭证。不仅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为财务内控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可以采用该种模式,进行数据的对接工作,提升办事效率。随后,各部门数据对接完毕,做到大数据共享,各种业务流程的办理和审批全部网上操作,既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留下来的大数据,为未来单位的发展和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提高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效率,更加强了监督的力度。
(四)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提高内控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下,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提高认识。及时补充内控所需的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准确性。其次,加强领导人员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并贯彻执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做好内控工作,运用数据信息技术来管理和规范工作内容。用制度约束管理人员,规范管理内控体系。最后,加强内控人员能力提升,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思路,提高综合素养。只有使用具备先进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使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内控工作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语
部分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内控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数据收集技术。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技术,使内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控工作关系着事业单位平稳发展和预算目标实现等重要环节,内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甚至影响其对社会服务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其先进性、科学性的优势,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