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高校

2025/3/25 来源:不详

前言

新发展理念为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引,高校相关人员应明确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要求,结合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从提高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度、构建健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制度等不同方面切入,积极促进高校财会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高校会计人才队伍

(一)高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1.学校建设

新发展理念下,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对保证及提升高校综合水平至关重要,财会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财会工作并非简单的后勤服务工作,更不可将财会工作理解成简单的算账报账的服务部门,而应当将其视作学校建设的保障,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重要基础,是高校资源配置的有力依据。为此,高校应充分明确财会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以此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2.职业道德

高校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成效,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会计信息真实与否将发挥更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遵守高校会计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成为评定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处理各类财务问题的能力

高校会计有着突出的复杂性、烦琐性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财务管理涉及不同院系的教学费用、管理费用、基础建设费用、科研费用等,因而要求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具备处理复杂会计问题的能力,不仅要保证各项费用支出的准确性、规范性,还要做到对存在出入的会计内容进行及时上报、处理,如专业专项费用划拨、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学术研讨费用报销等,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处理各类财务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会计工作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高校会计人才队伍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里不仅涉及经济形势发展需求,还涉及高校建设发展需求,所以应对高校会计人才队伍开展专业化建设,而如今一些高校并未开展此方面工作,由此不仅影响了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影响了高校财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其次,会计人才队伍不稳定。由于如今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转变,高校各院系均配备有自身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尽管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但从管理角度而言,会计人才队伍仍不够稳定,由此影响了高校会计人才队伍的有序健康发展。新发展理念下,在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应从建设模式、建设方法等方面着手,推进改革与目标的充分融合,依托科学合理的改革手段,以达成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更好地满足高校建设发展需求。

2.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为满足各方面管理需求,近年来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烦琐、复杂,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实时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服务时间不断延长,而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配备则没有明显转变,繁重的工作让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无暇开展会计理论及业务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表现出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学历结构不合理。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历经数十年发展,一些高校的“老会计”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长期投身档案整理、会计核算等简单重复型工作,知识储备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其次,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表现出专业不对口、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兼具财务与信息技术专业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有限。

.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

尽管我国高校已广泛推行了基于“按劳取酬、优绩优酬”原则的绩效考核方案,然而因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不易于进行量化考核,再加上缺乏完备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在绩效薪酬分配上仍偏向于实行“平均主义”,而没有切实依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担负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等指标开展科学的绩效考核,进而导致开展任务繁重、技术含量高工作的人员与开展简单重复型工作的人员获取相同的绩效分配,该种分配制度使得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削弱,并对其会计技能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二、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一)提高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度

人才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财会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高校领导层应切实提高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将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纳为高校的重要管理内容,对内加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对外加大高素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整体规划,构建健全的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调整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薪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等,进一步科学有序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真正意义上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

(二)构建健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

首先,从培训形式层面而言,应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即为高校应大力组织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及专业知识相关的培训,依托对高校会计队伍专业素养的培养,以推动高校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通过适时推进校际的学术交流,帮助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除此之外,引导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正视继续教育问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充足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此提升高校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从培训内容层面而言,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内容应涉及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绩效管理、财会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通过增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及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逐步由核算型人才向核算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发展转型,以此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需求。

(三)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制度

首先,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配比,以解决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所造成的问题。其次,高校应加大对财务与管理、财务与信息技术等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力度,通过多种不同渠道引进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更好地迎接新发展理念下高校财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推动高校财会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再次,高校应革新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方式,如实行“聘用制”,让“聘用制”人员与高校事业编制人员享有相同的薪酬待遇及晋升机会,进而提高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性。

(四)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一套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可有效调动起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有效发挥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潜能,保障高校财会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此,高校应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结合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担负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等指标,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有效优化,并提供相匹配的绩效薪酬分配。另外,高校可建立岗位竞聘制度,依托任期责任制对各工作岗位进行有效约束。通过竞争上岗,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以此在财务部门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5]。通过适时的岗位轮换,让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接触各种业务,提高对全面业务流程的认知水平,以此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还能拓宽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范围,促进各项财会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推进高校财会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应推进财会信息化建设,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财会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比如,面对一些工作量大、重复性高、结构化程度高的财会工作,可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自动开展,让高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从繁重的、低附加值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并有更多时间精力投身于更高层次的增值管理工作中。

结语

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推进高校财会工作模式的有效创新,增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风险防控功能,进一步为高校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9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