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飨关于锦城教育的高质量发言

2024/9/3 来源:不详

凝聚共识砥砺前行共促锦城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成都锦城学院年改革发展研讨会暨第17期暑期干部学习班干部发言(摘要)

成都锦城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张志敏以《锦城教育“四个相长”与学生“深度学习”探讨》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锦城学院建校18年来,始终坚持走一条锐意改革、富有锦城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特别是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其中抓住了学生“深度学习”这一关键要素,在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等方面提供了相对完善的衡量标准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学校的“一点两面,三抓五评”的深度学习框架的“五标”中的前三项(是否主动学习、投入学习程度、是否运用科学方法学习)是过程指标标准,后两项(是否实现了“三阶递进”,是否实现创新)是结果指标标准。而教、学、赛、研、技五个要素,彼此密切相关,以“教”为中心,形成四个关联的“相长”关系(教研相长、教赛相长、教学相长、教技相长)正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举措。其中,以计算机学院为例,科研通常需要依托——申报课题(横向、纵向)、发表论文、申请知识产权等,计算机学院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进而在竞赛项目基础上开启专利和著作权申报、论文发表以及科研、教改课题申报,A类B类赛事同时又成为了师生开展科研的重要渠道,各项赛事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深度学习(如PTA平台、洛谷平台),科研、大赛、技术平台等各项元素有机结合,大大激励了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

张志敏院长还总结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在学生能力层次培养与赛事类型的关系图,他将学生能力培养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在专业基础核心能力培养层次,有编程与算法类竞赛类型,同学们可以参加的赛事有:ACM国际程序设计赛、“蓝桥杯”信息技术人才赛、高校计算机大赛-程序天梯赛等,对应的学习课程有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而在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层次,有作品、方案与项目类竞赛类型,同学们可以参加的赛事有:挑战杯科技作品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字艺术设计赛等,对应的学习课程有C++进阶与高效开发、前端企业应用开发、交互原型与动效设计等;而在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力的能力培养层次,则有创新创业类的赛事类型,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电商三创赛等,这需要同学们对作品、方案和项目的商业创新、创意和创业的计划与落地。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全方位实施“赛事相长”,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竞赛全程组织、参赛人数、获奖数量等方面都收获颇丰,如蓝桥杯信息技术竞赛(科研处目录A类),近年来学院组织了余名学生参赛(21年名、20年名),段华琼等近30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努力,在省赛中,余名学生获奖,在国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还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四川省大数据挖掘挑战赛,师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这些都大大提升师生的积极性、自信心。

成都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光荣以《锦城学院的定位与发展规划》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主要谈论几个问题,即当前的外部形势,学校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他认为,与同类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大众认知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民办高校的质量、品牌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民办高等教育的角色、地位、作用、功能均将发生改变。而我们所面临的现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取得的成绩——锦城学院打基础、上水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邹广严创立的锦城学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在人才培养、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锦城学院已经具备了成为一流大学所有基础,甚至可以说,锦城学院现在就已经是一所好大学;二是面临的挑战——锦城学院要继续发力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何化解困境,更上一层楼,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努力的地方。

未来之路走向何方?他认为要做好“四个坚持”。1.继续坚持以邹广严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锦城学院过去17年的辉煌成绩是在创校校长邹广严领导下取得的——这是全体锦城人的共识也是锦城历史的选择。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邹校长能够带领我们继续创造辉煌。2、继续坚持办学初心不改变,瞄准目标不放松。邹广严校长的办学初心是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我们就要以此为自己的教育初心,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锦城的教育事业,把锦城学院办成一所近者悦、远者来,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百年长青大学。3.继续坚持“公益性”和“高水平”,为民办高校竖起一面旗帜。社会认知、媒体舆论、公众向往度……都对我们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我们要继续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特色、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要以“公益性”和“高水平”唤起民众对民办大学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4.坚持校长统一管理学校的职业化道路。我们应该理顺和明确学校运营与学校教职工大会、学校党政联席会(领导班子)、学校董事会、学校投资方董事会、学校投资方的股东单位之间的责、权、利。锦城的历史反复证明,以邹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是有能力办好锦城的。做好“四个坚持”,锦城学院的前途依然光明!

成都锦城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王建以《教赛互促的深度学习型电子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做交流发言,他发言分为三个板块——竞赛历史回顾、教赛学融合的实践、反思与改进。在竞赛历史回顾中,他谈到了按照学校考核和学院组织支持程度,竞赛发展经历了为赛而赛、为奖而赛到为学而赛、为教而赛的阶段。

在学校“四个框架”理论指导下,电子“教赛学”融合模型体现了学院顶层设计、教师高阶教学、学生深度学习、比赛全员覆盖的四大特征。首先,在学院顶层设计这块做到了有效配置资源,建立良好激励机制,例如,在系统规划比赛地图方面,学院从知识点、能力点、思维点做切分,紧密联系比赛中的应用情况、掌握程度、对应课程、课程属性等,为学生制订了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赛前指引方案。同时,还规划比赛年级地图,做到按比赛类别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设计获奖激励机制等,大大激发了师生的活力。其次,教师高阶教学方面,电子信息学院老师建立“三库”(即问题库、案例库、项目库)为高阶教学服务。同时,在学生深度学习方面,提倡自主学习、按需自学、拓展深入,以比赛知识点等为参照,查漏补缺欠缺知识点,完成深度学习任务。最后,在比赛全员覆盖方面,则以深沉提升、扩大受益为目标,老师们积极探索课程比赛环节的设计,将比赛项目作拆分、裁剪、降难等“加工”,形成“三库”进入课程,作为高阶教学内容,使全体同学能参与课程比赛。赛后环节也受到师生高度重视,赛后反刍更能使参赛学生沉淀提升,未参赛学生提升兴趣。许多指导教师继续指导参赛学生,完善没做完、没做好的竞赛项目,进一步提升参赛学生的水平;将竞赛成果的设计过程录制成视频,作为下一届学习内容;比赛后发扬“传、帮、带”的作用,高年级同学深入寝室、工作坊等指导低年级参赛同学,提升下一届参赛学生水平。

而在反思与改进中,他提出了为什么有不少学生在竞赛中途放弃的问题,引发了对学生学业情绪的思考。他认为要加强学业情绪支持,对学业情绪的科学测量,情绪表达有效反馈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健康成长。

成都锦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堰以《共鸣共情共生共创——锦城教师情感劳动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主题进行发言。她以吴岩司长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闭幕式上提出“锻造中国金师”的几点要求、锦城“教师情感劳动理论”为研究背景,从自身的5大角色(锦城教师-操心“堰姐”、学生家长-教师情感劳动的“受益者”、教育学研修者-教师情感劳动理论的“梳理者”、教育学管理者-锦城情感劳动鲜活案例的“见证者”、人力资源部管理研究者-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做法的“借鉴者”)出发,对情感劳动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的时间脉络、产生原因、主要内容(教师情感劳动的内涵与特征、教师情感劳动的一般机制、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教师情感劳动的结果与优化措施)等方面的理论朔源。随后,她结合了锦城教师情感劳动框架,以“高效沟通力”课程、“三商合一”课程2个教学团队(师资团队、教学方式、设计依据)和多位教师、辅导员的具体案例为典型进行了实践论证,总结出了锦城情感劳动的三大特色——思想前瞻性(提出时间早、践行时间长、凝练总结好)、群像风格化(锦城风貌与自信)、高阶递进性(实践-总结-创新-拓展-研究)和教师情感劳动的锦城模式——从文化引领(创始人精神、校园文化、仁爱善美)到影响因素(个体特征、环境浸润)再到四全推进(全员、全域、全程、全面)最后到三个提升(学生、教师、学校)。最后,她还从组建跨学院课题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分类研究(学生、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发表课题学术论文等四方面提出来了未来的研究展望和计划。

成都锦城学院财务会计学院副院长姚东以《锦城财会“四大合作”实践创新探索》为题作了发言,他表示,这也是财会学院正在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他从阶段成效、研究目的、课题背景、实践脉络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阶段成效,17年来,财务会计学院全体师生追随和坚持学校教育理念,在“四大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学生就业情况,近年校企合作单位就业总人数在7%-16%之间,在不同类型合作单位就业人数以会计师事务所最多,并且人数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二是论文研究情况,近年来财会学院撰写关于产教融合相关论文10余篇;三是在学校支持下出版发行了《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四是大部分辅导员老师们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全球生涯教练等相关证书;五是在教学成果获奖方面,捧回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学生学科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1个、全国三等奖2个;六是形成了一本详实的财务会计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报告(—);七是获批了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

在谈到研究目的时,他谈到了对“锦城之问”的思考,他将其转化为了自己的问题:“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如何实现?而在课题背景研究方面,他以打通人才培养与“三个不对称”(就业供求信息、教育与经济结构、毕业生素质和就业岗位不对称)和“四个问题”(企业参与度、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双师型教师、大学生素质)的障碍为出发点,以两大法宝(改革和创新)、五大发展战略(差异化、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化、产教融合化)作为解决思路,将“四大合作”(校地合作、校会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作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实践脉络方面,财会学院创造性地探索了校企“互浸”融合系统这一模型,他还围绕一个标准、校企双向互浸、三把抓手、五员力量、六重效应、七位一体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普华永道实验班、中汇智谷税谷学院、四川省注协专场招聘会这“一班、一院、一会”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学院的品牌和特色,行、会、咨、共、银、证、保等合作单位为财会人才分类培养、职业规划分类、就业目标分类等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学生、企业互利共赢,共谋高质量发展。

“已经功成名就,邹校长为何要全力办教育?”;“化工专业出身,邹校长为何如此重视儒家文化?”;“止于至善,为何成为了锦城校训?”,带着这三个问题,成都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魏长青副院长以《锦城创校理念对儒家亲民教育思想的传承》为题进行发言。

魏长青副院长结合锦城校训和锦城精神,引经据典,通过对“明德、亲民、至善”三者关系;朱熹、王阳明“亲”、“新”之辩以及近代梅贻琦校长的“亲民新解”等内容的系统梳理,回答了什么是儒家的亲民教育,锦城为什么要进行亲民教育。

魏长青副院长在发言中认为,儒家的教育必须以亲民为宗旨,亲民才是儒家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以“亲民”为根本的教育思想,所展现出来的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仁者悲情,体现的是对教育对象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与真诚坦荡的爱心。正如校长所提出的“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真正的善良是与人为善,不与人为恶,立足于“帮”,不立足于“整”,是同情弱者、扶危济困,坚守正义、弘扬正气。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发言也提出了锦城亲民教育三步走的措施,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全身心投入)、朱熹的推己及人(情感劳动)、孔子的修己安人(四师建设)。

最后,魏长青副院长以清代四川锦江书院楹联“功名富贵、文章道德”(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八字作结,阐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教育千秋功业之基。

编辑整理宣景容甘雨丝周奕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