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上市公司如何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谋利
2024/6/1 来源:不详“棱镜洞察”,让国人更懂上市公司!
大家好,我是棱镜君,本期与您分享的是“会计政策变更”。
前言:众所周知,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使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但自发变更会计政策也是允许的,条件是这种变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上市公司中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操纵利润的情况却并不少见。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更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也有“智慧型“的合规会计政策调整案例,帮助上市公司重新回归轨道,值得学习。棱镜君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可以改变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数据。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变更改变公司财务数据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案例屡见不鲜,如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操纵利润、融资需要、保壳等动机,进行财务粉饰(不一定是财务造假)。有些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成功实现新生,而有些则坠入万丈深渊,处罚不断。
图1: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罚案例根据棱镜君在巨潮资讯网的数据统计,年,A股上市公司就有个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年1月至今有条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媒体还不时地曝光某些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消息,而且金额巨大。
图2:年上市公司全年会计政策变更由此看来,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选用及变更在上市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公司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并没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公司业绩以及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的现象,影响了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质量,这难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计政策变更都是不允许的,部分变更还被视为典范。
案例一:深国商利用“会计政策”保壳
深圳市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SZ)(以下简称“深国商”)更是用“会计政策变更“的方法将自己从死神手里挽救了自己。使用会计政策变更达到起死回生效果的案例虽然不多,但是足够经典!深国商在历经多年保壳之战之后,终于在年10月大获全胜,让我们来细看此技。
根据该公司的公告,该公司年度、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为负,年4月23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该公司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正,但是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依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净资产为负也属于公司退市的警示事由之一,该公司股票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当年要是继续为负的话就得退市了。
根据该公司年8月22日披露的年半年报,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3元。但是依据该公司年10月15日发布的《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该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在建投资性房地产皇庭国商购物广场项目已于年9月30日完工,本期涉及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意见,皇庭广场截止评估基准日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约为76.46亿元,预计开发总成本约为21.34亿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预计增加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约13.78亿元,增加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约41.34亿元,其中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24.80亿元。这就是典型的通过会计政策变更的合规做法。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24.80亿净利润可是帮了上市公司一个大忙,该公司年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立刻双双转正,经审计,该公司年度归属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为2,,,.06元,该公司不存在应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符合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自年3月31日起,撤销该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
案例二:会计估计变更当会计政策变更调减利润万受处罚
年,因信披违规,北京市金龙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腾”)及相关责任主体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经查明,金龙腾于年4月27日披露了年度报告以及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并追溯调整的公告,对年度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其中,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导致调减年资产59,,.82元,调减所有者权益67,,.14元,调减营业收入54,,.49元,调减净利润29,,.12元。经审查,金龙腾此次会计处理的变更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不应对前期数据进行追溯调整,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4.2.1条第二款的规定,构成信息披露违规。
公司于年3月30日发布《会计政策变更公告》,分别针对公司的收入确认方法、毛利率的过程调整、应收账款确认及坏账计提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并进行追溯调整。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再次对上述变更内容进行审慎判断后,认定上述变更应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而非会计政策变更,适用于未来适用法本公司现将原《会计政策变更公告》更正为《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因此,棱镜君近日重新学习了下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知识,学习下合规的和不合规的案例,以下内容为纯“干货“,作为学习笔记,理论文字多一点,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往下看。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内容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1)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原则主要讲确认的条件,如收入的确认原则,预计负债的确认原则等;基础主要是讲计量基础,如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还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等;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发出是选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长期股权投资选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等。
图3:会计政策的范畴(2)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的会计政策并不多,因为当今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减少企业的可选择性。
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有两种:一是强制性原因,因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二是自发性原因,如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了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符合全体股东及相关方面的利益,而且管理层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可靠、更相关,而且变更程序合法。如果不属于上述情况或不满足条件的随意变更,应视为滥用会计政策,要按前期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如下(意思是有那么多方法进行业绩操纵?):
(1)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从原规定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
(2)坏账核算从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3)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
(4)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上市公司谋划利润调节的主战场)、委托贷款、应收款项从不计提准备改为计提准备;
(5)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6)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二》规定: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7)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一》规定在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由原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准备改按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8)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是上市公司业绩重大变化经常出现的主因)
(9)存货发出方法的变更。(这个是用得最多的,比例不大的话会计师也同意,几年累计下来金额也不小)
因此,采用不同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会计政策变更使收入或费用发生变化,则必然影响利润总额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变化,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