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案例关于试用商品的会计政策及核

2022/7/11 来源:不详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问题5、关于试用商品的会计政策及核算

根据招股说明书,发行人存在试用商品,主要系公司与意向客户尚未达成销售合同的情况下,通过向潜在客户发出一定数量的试用硬件商品,期望促使潜在客户与公司签约,达成销售的目的而发出的商品。企业制定了试用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政策:对于各财务报告期末已收回的试用商品,公司对商品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预期商品无使用价值,则全额计提跌价准备;如预期已收回试用商品仍可以用于销售或研发领用,则转入库存商品进行核算;对于各财务报告期末尚未收回的试用商品,采用试用商品的试用时间分段计提跌价准备。-年末,发行人试用商品期末余额为1,.39万元、1,.89万元1,.92万元,同期通过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核算试用商品的跌价计提数46.21万元、1,.06万元、2,.09万元。尚未收回的试用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如下:

请发行人:(1)说明试用商品管理模式与内控流程,试用商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合同需要的周期时长,与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说明各报告期内试用商品的发出、实现销售以及已收回情况,包括具体品类、数量和金额以及回收后的新旧、继续使用情况等。(2)结合试用商品的商业目的,说明是否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试用商品价值结转的合理性,是否符合会计有关要求;(3)综合考虑公司试用商品的收回实物状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等历史经验数据以及相关商品使用寿命等,量化说明试用分段时间对应计提比例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试用商品价值流转的实际情况。请保荐机构和申报会计师对以上内容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回复:一、发行人说明(一)说明试用商品管理模式与内控流程,试用商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合同需要的周期时长,与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说明各报告期内试用商品的发出、实现销售以及已收回情况,包括具体品类、数量和金额以及回收后的新旧、继续使用情况等。1、说明试用商品管理模式与内控流程,试用商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合同需要的周期时长,与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1)试用商品的管理模式和内控流程公司于年7月制定《云从科技试点项目管理办法》,于年10月制定《业务借货规则》,要求相关人员提交业务借货申请流程申请借货,流程中对借货客户、项目编号、产品类型及借货期限等内容予以说明,并经公司审批后,方可借出库存商品。随着试用商品规模扩大,公司为进一步规范借货流程,督促试用商品转销售,于年6月制定《云从科技业务借货管理制度》,将试用商品分为销售类借货和测试类借货两类,分别进行跟踪管理。年4月,为提升销售预测准确率,促进销售目标达成,公司制定了《客户商机管理规范》,对试用商品客户的来源、商机项目评估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规范,同时修订了《云从科技业务借货管理制度》,新增了试用商品的考核费用承担等要求。公司对于试用商品的发出,是通过公司的仓库或供应商发往客户指定地点,由客户接收试用商品,公司对客户持续跟进,了解客户的使用情况,评估转换为销售合同的可能性,对于较长时间无法转换为销售合同的,加强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收回试用商品。因试用商品对应的客户较多且非常分散,试用商品一般都在客户的场地内,公司无法对其实施现场盘点程序,公司通过与客户的日常沟通和定期对账,进行试用商品的管理和跟踪,并根据试用商品的发出库龄情况,计提试用商品的存货跌价准备。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制定了与借货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报告期内逐步完善并有效实施。(2)公司试用商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合同需要的周期时长,与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公司报告期内试用商品的收回或转化为销售合同的周期时长统计情况如下:公司报告期各期试用商品发出后,试用商品转化为销售合同的平均时长大概在三个月左右,与公司借货期限基本相吻合。公司年度产品还回平均周期较年度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主要系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加强试用商品跟进和管理,收回长库龄试用商品较多,导致产品收回周期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年公司对借货管理制度梳理并加强实物管控,导致本期借货金额减少,同时对长期已借出尚未还回的试用商品进行跟进和追踪,导致试用商品累计转销售周期和收回周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也存在借货给意向客户试用的商业行为,公司向客户提供试用商品符合行业惯例。同行业公司中试用商品的转销售或收回情况如下:同行业可比公司中虽然存在向潜在用户发出试用商品进行试用的惯例,但未明确披露已发出的试用商品转化为销售合同或收回的周期时长。仅依图科技在其问询函回复中说明其借货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计提充分性时,说明了公司外借商品一般以服务器为主,公司预期的潜在客户形成销售的期间在6至12个月左右,发行人年度及年度转销售周期为3个月左右,与公司试用商品的借货期限及预期保持一致。(二)结合试用商品的商业目的,说明是否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试用商品价值结转的合理性,是否符合会计有关要求1、公司存在试用商品的商业目的试用商品主要系公司为拓展业务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如购买前试用、测试、演示等),公司与潜在客户在尚未达成销售合同的情况下,通过向其发出一定数量的试用商品,期望促使潜在客户转化为真正客户,达成销售的目的而发出的商品,试用商品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报告期内,公司存在试用商品的具体原因主要有:(1)满足客户产品试用需求:由于公司下游客户或终端客户主要为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商业、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大型政企客户,客户采购相关产品或服务涉及立项、预算申请、主管机构批复、测试、招标、建设、拨款等环节,其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周期较长。客户出于项目紧急建设或产品试用、产品认证测试等需求,会向上游供应商提出试用商品的要求;(2)用于产品推广测试:公司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和促进产品销售,因参加项目入围测试、新品认证测试、推广演示等需要,也会向部分客户提供相关试用商品。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领域,部分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较为创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需要经历市场验证来获得认可,因此应公司潜在客户的需求,向其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试用。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借货给意向客户试用的商业行为,公司存在试用商品的情况符合人工智能行业的惯例,具有商业合理性。2、是否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试用商品价值结转的合理性,是否符合会计有关要求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2号)中对合同成本的有关规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预期取得的合同应当是企业能够明确识别的合同;(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包括持续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此外,合同取得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公司的试用商品发出,均为在尚未达成销售合同的情况下,发出商品给潜在用户进行试用,最终能否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不满足合同取得成本或合同履约成本的确认条件。试用商品的发出虽然未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但其所有权仍归属于公司,且其未来转销售或收回,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上市公司同样存在将试用商品放在存货进行核算的案例,如世纪鼎利(股票代码:.SZ)和华胜天成(股票代码:.SH),两个案例中对试用商品的确认和计量如下:综上所述,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案例,公司试用商品的发出不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公司发出的试用商品,其所有权仍然归属于公司,其属于公司存货的管理及核算范围,对于存货管理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财会〔〕第3号)中存货计量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公司参照存货相关的会计政策对试用商品进行后续计量,公司结合历史中试用商品实际转销售、还回情况进行合理预期,并参照同行业可比公司及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设计合理的跌价准备计提模型,对试用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进行核算,具有合理性。综上,公司试用商品不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试用商品价值具有合理性,相关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三)综合考虑公司试用商品的收回实物状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等历史经验数据以及相关商品使用寿命等,量化说明试用分段时间对应计提比例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试用商品价值流转的实际情况公司发出试用商品借货申请周期通常为90天,且公司试用商品转销售周期基本在三个月左右,因此在3个月以内借货周期内发出的试用商品,公司可以合理判断其磨损、灭失的可能性较低,转销售可能性较高,因此不对其计提跌价准备。公司发出的试用商品基本为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使用寿命基本为2至3年,因其使用及管理在试用用户的场地,其管理和使用风险都会相应的提升,对于借货周期超过1年尚未形成销售或尚未还回的商品,其后续转销售及收回的可能性均会大幅降低,且后续还回后商品的可继续使用的可能性降低,维修成本大幅上升,因此作为一项会计估计,公司将试用时间超过1年的试用商品,全额计提跌价准备。对于试用时间在4至12个月的试用商品,公司根据收回实物状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等历史经验数据,假设1年以上试用商品发出时间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4至6个月、7至9个月、10至12个月的试用商品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按其复合迁移至1年以上的迁移率乘以%的预期损失率确定,根据历史迁移率模型计算的4至6个月、7至9个月、10至12个月的试用商品跌价准备比例分别为12.67%、29.56%和50.56%,公司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合理预期对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进行调整,确定各阶段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10%、30%和60%。综上所述,结合公司试用商品的收回实物状态、收回或转化为销售等历史经验数据以及相关商品使用寿命等,试用商品按照发出库龄对应不同比例计提跌价准备具有合理性,符合试用商品价值流转的实际情况。上述内容摘自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发行注册环节反馈意见落实函的回复大华核字[]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