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成本公式和会计分录汇编,收藏

2022/6/30 来源:不详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总差异=实际产量下材料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材料标准总成本=(实际产量下实际数量-实际产量下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实际数量=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数量-实际产量下标准数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成本差异会计分录1、购入原材料时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原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可借可贷)3、领用原材料时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原材料(计划成本)4、期末结转差异时调整节约差异借:生产成本等贷:材料成本差异调整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等

二、变动成本法计算公式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同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通常采用贡献式利润表。该表一般应包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等项目。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两部分。

贡献式利润表中损益计算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计算边际贡献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计算当期利润

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三、库存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毛利率法本期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本期销售毛利=本期销售净额×毛利率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本期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本期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售价金额核算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的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1-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公式及知识点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材料费用的汇集: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2、消耗材料的计量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材料费的分配原则

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材料费的分配方法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定额耗用量×分配率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重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公式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燃料费用的分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因此,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在燃料使用不多时,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能分清是由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1、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外购动力应根据其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外购动力都有仪器仪表计量。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2、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对于各车间、部门耗用的电力,都有电表加以计量。因此,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应按下式计算:每度电费分配率=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某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该车间、部门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对于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由于不能按产品分装电表计量其耗用的数量,因此,一般采用工时的比例(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车间产品用电力费用分配率=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电费=该产品的生产工时×该车间产品用的电力费用分配率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应根据月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编制。根据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工资费用的构成1工资总额(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其他相关支出(1)职工福利费(2)社会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7)股份支付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一)工资费用的分类生产工人的工资在企业里,大部分职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直接计入或分配入产品成本中。在产品成本项目中,专设“直接工资”成本项目,来汇集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其他人员的工资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工资费用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则应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计入“销售费用”科目中。对于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不计入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工资费用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有:考勤记录/产量记录三、工资费用的计算(一)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企业在计算职工计时工资时,可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月薪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其工资的一种方法。采用月薪制时,只要职工出满勤,不论该月份是多少天数,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果出现缺勤,则应从月标准工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在按小时计算缺勤时间时,上式可写成: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日工资×每班工作小时数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月标准工资可从职工的工资卡片中记录的职工工资的数额取得,只要职工的标准工资不调整,该数字每个月份的金额都是相同的。缺勤天数或小时可从考勤记录中取得。日工资也称日工资率,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工资额。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日工资,是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日工资=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全年工作日数/全年月份数=--10=12=20.92(天)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只要职工的月标准工资不变,计算出的各月份日工资都是相等的。由于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不包括在日工资内,因此,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付工资。当然,缺勤期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日历日数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全年日历日数/全年月份数=/12=30(天)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只要职工月标准工资不变,各月份日工资也是相等的。但由于日工资中包括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付工资,所以,缺勤期间若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理,照扣工资。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以当月满勤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由于每个月份的星期日、节假日天数不相同,所以,每个月份当月满勤日数也不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既使月标准工资不变,在各月份满勤日数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各月份的标准工资也不一样。日薪制是指按职工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其应付工资的一种方法。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上式中的日工资可按月薪制下计算日工资三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计算。采用日薪制计算职工应付计时工资时,有利于正确计算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但是由于每个月份实际工作天数不同、职工出勤的天数不同,所以每个月份都需要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二)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是指根据规定的计件单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支付的工资。在计算计件工资时,对于由于材料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的废品即料废,应照付计件工资;对于由于工人加工过失等原因而产生的废品即工废,则不应支付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计件与集体计件工资两种。当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如果工人在月份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计件工资可按下式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计件单价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计件单价不同,则计件工资按下式计算:应付计件工资=∑[(某种产品合格品数量+该种产品料废数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上式中的计件单价可按下式计算:计件单价(按产量定额计算)=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产量定额(按日或小时计算)或:计件单价(按定额工时计算)=制造某种产品所需定额工时×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当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职工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品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将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分配的主要方法有:(1)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在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的基础上,按职工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计件工资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集体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并且集体内职工工资等级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公式如下: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该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某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该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小时工资率计件工资分配率=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计件单价(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将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采取平均分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集体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集体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公式为: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实际工作天数之和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该职工实际工作天数×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三)奖金的计算奖金是指对职工的超额劳动,在标准工资以外支付给职工的物质奖励性质的劳动报酬。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其他奖金。奖金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的奖励标准进行计算。(四)津贴和补贴的计算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津贴和补贴应按国家规定的种类和标准计算。(五)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应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乘以加班加点天数(或小时)及国家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计算。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天数×日工资×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在上式中,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应按标准工资的%计算(系数为1.5);在星期天,按标准工资的%计算(系数为2);在节假日,按标准工资的%计算(系数为3)。(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职工因病、工伤、产假、婚假、事假、探亲假等原因按规定支付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考勤记录计算。其中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或超过6个月时,规定了不同的病假支付标准。因此,计算应付病假工资时,应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应付职工薪酬和实发工资的计算上述各项目计算出来后,就是应付每位职工的薪酬。扣除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的各种款项,其余额即为实发工资。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应付工资=应付计时工资+应付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代扣款项是指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代为交纳的各种款项,如房租费、水电费等。代扣款项应根据有关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单等资料进行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及实发工资等,是通过编制“职工工资单”的形式进行的。“职工工资单”应按车间、部门进行编制,以便反映每个职工工资的详细情况,并作为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的原始记录。四、工资费用的分配(一)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财务部门应根据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应付职工工资的依据。(二)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再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贷方登记应发放给职工的薪酬金额,另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以及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等,另外,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也记入该科目的借方。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三)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处理原则:工资费用应按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对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计入“生产成本”科目中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工程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中;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则应列入“销售费用”中。其他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其他费用指除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费等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包括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应于发生时,根据有关凭证,按其发生的地点及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在凭证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有关的凭证,汇总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各种明细账。第六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1.1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辅助生产车间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各受益的车间丶部门内进行分配。1.2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辅助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水、供电、供汽、运输等车间,应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在帐内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车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登记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内。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除了要按车间分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外,还应按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分别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登记当月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成本项目的费用。其他费用可先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中进行核算,月末,再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中。1.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自制材料、工具等的核算辅助生产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如自制材料、工具等,在这些产品完工后,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转入到“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帐户中。各车间、部门领用时,再比照财务会计中存货的核算方法,根据具体的用途和数量,一次或分次转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核算如果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电、水、蒸汽等产品或劳务时,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归集后,应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在各受益部门间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除主要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劳务外,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劳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定义:直接分配法是指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计算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某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仅对外进行分配一次,计算手续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部门所耗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一些。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定义: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根据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交互分配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略;第二次是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后,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各受益单位。计算公式: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其他辅助=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生产车间的费用第二阶段的直接分配: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某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应=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分配辅助生产费优缺点:使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同时,也能促使各辅助生产车间降低相互之间的消耗,加强经济核算。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同时,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时所要分配的费用,由于不包括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费用,所以,计算出来的费用分配率不是实际的分配率,准确性要差一些。计划成本分配法(或称内部结算价格法)定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事先确定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可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如果是超支差,应增加管理费用,如果是节约差,则应冲减管理费用。计算公式: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某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分配转入额)-按计划成本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简单,使会计核算的速度加快;能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假若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不准确,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代数分配法:定义: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按各车间、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该产品或该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某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大的优点是分配结果准确,这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当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时计算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代数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少或会计工作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采用。顺序分配法:定义:顺序分配法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成顺序,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先,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费用/其他车间、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或部门耗用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计算方法简便.由于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便于调动排列在先辅助生产车间降低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着明细的顺序,并且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少的情况下采用。1.4生产多种产品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四、成本管理公式

1.变动成本法长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变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术=直接材料成本十直接人全成本变动制造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十直接人工成本十全部制造费用

2.标准成本法

(1)成本标准。

①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X材料的标准单价

②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x小时标准工资率

③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用量X变动制造费用

项目的标准价格

④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预算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成本差异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一标准成本=实际耗用量X实际单价一标准耗用量X标准单价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耗用量X(实际单价一标准单价)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X标准单价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一标准成木

=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十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③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义(实际分配率一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其中,实际数量(工时)=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消耗量(工时)

标准数量(工时)=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消耗量(工时)④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一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3.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利润=(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固定成本保利产量=(利润十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4.目标成本法产品目标成本谷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一产品的必要利润

以上整理未尽完整,敬请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