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怎么考会计证

2022/10/22 来源:不详

北京哪家湿疹医院好 http://pf.39.net/xwdt/210706/9150611.html

会计行业凭借自身优势吸引各类人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想通过考取会计证进入会计行业。以下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零基础怎么考会计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个阶段为入门篇:前期需要自学教材,可以先了解一下旧版教材,每个章节逐个击破。后期等年指定教材下来,需要认真读书,逐步梳理知识脉络和重点,在这个环节应掌握最基础的内容,打好基础,并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重点。

第二个阶段是进阶篇:通过做模拟题印证复习效果,每天做题后都需要总结,将复习重点和不懂的问题做成笔记,与考友或老师交流经验。通过整理错题和知识盲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复习。

第三个阶段为实战篇: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理论基本已经掌握,接下来在冲刺复习阶段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做到融会贯通。做题时要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和标准要求自己,提前适应考试环境,找到考试状态。

2会计证入门的知识。(1)考试门槛低:根据年9月17日财政部会计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稿内容,年报考门槛预计不变。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限制,只需要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即可报考,无论你大学是什么专业,之前从事哪个行业,只要取得高中学历后均可以报名参加。(2)考证周期短: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只需要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不占用过多备考时间。所以无论是志在必得的考生,还是想试试水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3)证书含金量高:目前会计市场人才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报考人数暴增,年考试难度会增加,预计会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筛选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作为会计行业的“敲门砖”,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会一路飙升。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计划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必考的证书,也是其他行业镀金的不二之选。(4)考试科目共两科: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分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复习内容多且杂,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需要花不少时间去理解。

3零基础怎么报会计证。(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已取得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简称财政部考委会)颁发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4零基础怎么备考会计证。首先,基础阶段。对于中级考试而言,基础班的学习十分重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尽快的把基础班过一遍,教材一定要买,因为中级考试还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任何一本辅导书也不能替代教材的作用。听完每一章课件后要做一定的习题巩固知识,不然会忘的很快。

第二,复习阶段。在基础班学习完后,很多考友会发现自己听完后面的章节,前面的章节也忘的差不多了,会产生恐慌着急的心里,这时候,千万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听过一遍的课程不会忘记,只是暂时的记不起来,这时我们就要马上展开第二阶段的复习。第二阶段的复习,可以借助听第二遍课件来帮助自己想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多考友反映说没那么多时间听课,这时大家可以借助倍速播放器,根据自己合适的倍速来加速听课,熟悉的知识点可以快进跳过,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此阶段的复习,重点要落在习题上,借助辅导书上的习题,多做多练,巩固知识点。要注意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建立知识的框架体系,注意总结规律,灵活记忆。

第三,冲刺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相信大家对中级考试已经有了一定的信心,此时备考也已进入后期,重点要进入系统的综合演练,模拟真题,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查漏补缺。此阶段的习题演练应从章节练习转变为全真模拟演练,培养自己的考感。

第四,备考心得。中级会计师的考试准备时间一般在5-8个月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友们在一开始就要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计划严格实施。遇到困难,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学习群,与其他考友互动,在解决疑惑的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减轻学习压力。在备考过程中,持之以恒十分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大家一定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